<pre id="ah3dc"></pre>
      歡迎光臨銀川新聞網!
      新聞監督(舉報) 0951-5921733

      當前所在位置: 首頁>新聞中心>熱點

      2022年寧夏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公布

      時間:2023-03-22 10:33:28來源:銀川新聞網
      分享到:

        2022年寧夏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公眾有獎評選活動自3月6日到16日開展以來,共有11196名公眾訪問評選活動頁面,讓大家對2022年度寧夏重要的天氣氣候事件及造成的影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普及氣象知識,進一步提高了公眾的氣象防災減災意識。經過投票,2022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塵埃落定。結果如下(按投票熱度排名):

        1.6月中旬,多市縣出現“高溫熱浪”,局部地區超過38℃

        6月15-19日中北部地區持續出現高溫天氣,全區各級氣象部門連續多日發布高溫預警信號。其中,6月16日高溫天氣影響范圍達到最大,中北部地區普遍出現35℃及以上高溫天氣,最高出現在石嘴山和賀蘭氣象站,均為38.4℃。本輪高溫天氣過程中,引黃灌區多站創1961年以來6月高溫日數最長記錄。

        2.7月10-11日強對流天氣震撼登場,多站日降水量創建站以來本站極值

        7月10-11日,伴隨著短時強降水、雷暴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,我區再次迎來新一輪極端暴雨過程,其中,吳忠市利通區有11站超過100毫米,青銅峽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56.8毫米,創該站1961年以來日降水量極值。受此次過程影響,銀川市、石嘴山市、吳忠市和中衛市不同程度受災,多處路段出現內澇,部分鄉鎮防洪設施、溫棚受損,農田積水嚴重。

        3.夏季高溫強度強、頻次高,過程持續時間長、覆蓋范圍廣

        夏季全區平均高溫(≥35℃)日數7.2天,較常年同期偏多4.7天,為1961年以來最多;其中,6月15—19日中北部大部地區高溫持續日數2~5天,創1961年以來6月最長紀錄;7月7日19個國家氣象站出現高溫,單日高溫范圍及銀川站最高氣溫(39.1℃)均為1961年以來并列最大。

        4.6月20-21日南北多地出現暴雨,銀川、惠農創極值

        6月20-22日,我區出現2022年首場久旱轉雨、大范圍的極端暴雨天氣過程,北部和南部多地出現短時強降水,惠農氣象站日降水量創6月極值。21日,銀川市短時暴雨正值下班高峰期,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,造成部分路段出現積水,對市民出行、市政排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。

        5.3月6日大風沙塵齊上線,7縣(區)出現沙塵暴

        受東移南下冷空氣影響,3月6日我區出現大范圍大風沙塵天氣,銀川市以南至中衛市以北7縣(區)出現2022年首次沙塵暴天氣,最低能見度出現在永寧縣僅為155米。此次大風沙塵天氣影響范圍較大,造成空氣質量下降,對設施農業、道路交通安全、高空作業、公眾出行和人體健康造成了不利影響。

        6.“39米”!1月下旬持續大霧來襲

        受持續靜穩天氣條件影響,1月20-22日,寧夏多地出現霧、霾天氣,部分地區能見度低于200米。六盤山、麻黃山、賀蘭山等地持續出現能見度低于500米的濃霧,平羅縣、原州區、涇源縣出現能見度小于200m的強濃霧,最低能見度出現在六盤山氣象站僅為39米(22日03時)。

        7.春夏旱澇急轉,首場透雨晚

        3月1日—6月19日,全區平均降水量僅28.8mm,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4低值;6月20日—8月31日,全區出現了9輪暴雨過程,由“旱”轉“澇”,“旱期”和“澇期”全區平均降水量之差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10高值,其中,6月20~22日出現了2022年首場區域性透雨,引黃灌區大部透雨日期較常年偏晚11~39天,南部山區大部偏晚44~54天。

        8.春季霜凍頻發、連發

        年內我區多次出現低溫凍害。其中,4月14—20日出現了長時段的霜凍降溫過程,經濟林果霜凍脆弱度增加,抵抗霜凍能力降低,4月15日、17日、18日、19日最低氣溫分別達-6.5℃、-7.0℃、-5.0℃和-4.9℃。主要影響區域為靈武市,中衛市沙坡頭區、鹽池、同心和南部山區大部,釀酒葡萄、玉米、大豆等受到不同程度影響。

        9.汛期降水北多南少,暴雨過程頻次多,極端性強

        汛期(4—9月)各地降水量81.8~417.5mm,與常年同期相比,呈北多南少分布。北部引黃灌區和南部山區降水量差值為1961年以來第3低值。全區共出現17次強對流天氣過程,其中出現9輪暴雨,銀川國家氣象站出現2個暴雨日,為1961年以來最多;銀川、同心、石嘴山3個國家氣象站及32個區域站日降水量創建站以來極值。

        10.冬末春初異?!皾窭洹?、“暖干”快速轉換

        2月全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2.2℃,為2013年以來最低;全區平均降水量偏多1.7倍,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4多值;“濕冷”綜合強度指數僅次于1972年、1989年。3月氣溫快速回升,全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3.6℃,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2高值;全區平均降水量偏少78%,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6低值;“暖干”綜合強度指數為1961年以來最大,為最“暖干”的3月。

        寧夏雖地處西北內陸,但對全球氣候變暖的響應也很敏感,極端天氣突發性和不確定性凸顯。2022年寧夏氣候年景總體偏差。全區平均氣溫9.8℃,較常年偏高(0.8℃),為1961年以來僅次于2021年的歷史次高;平均降水量(234.3毫米),較常年偏少17%,為1961年以來第14少年;平均日照時數2585小時,較常年偏少228小時。異常天氣氣候事件多發,2021/2022年冬季降雪日數多,為1961年以來第4多值,中部干旱帶平均降雪日數及南部山區平均中雪及以上日數均創1961年以來新高;冬末春初氣候差異大,2月異?!皾窭洹?,3月異?!芭伞?;春季沙塵天氣為2011年以來同期第2多,大風日數為第4多;首場區域性透雨出現時間晚,量級大;夏季高溫強度強、頻次高、過程持續時間長、覆蓋范圍廣,全區平均高溫(≥35℃)日數為1961年以來最多;汛期降水北多南少,共出現9輪暴雨過程,同心以北洪澇災害頻發;春夏出現“旱澇急轉”,“旱期”和“澇期”全區平均降水量之差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10高值;南部山區春夏秋連旱,持續時間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長;10月至年末出現4次明顯降溫過程,降溫幅度大,其中一次達寒潮。年內冰雹和春季低溫凍害多發。

        過去一年,寧夏氣象部門堅持“人民至上,生命至上”,進一步健全“黨委領導、政府主導、部門聯動、社會參與”的氣象災害防御機制,建立從天氣實況分析到月、季、年的無縫隙氣象預報預測業務技術體系,持續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,強化氣象科普宣傳,有效應對極端天氣,切實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。

        記者 李姝 吳昊

      【責任編輯:李鳳】

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

      網站簡介 | 版權聲明 | 聯系我們 | 工作郵箱 | 手機版 | 總訪問量:0

      Copyright ? 2007-2019 www.ycen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412017000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:(寧)字第056號

     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:新出網證(寧)010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216號

      ICP許可證號:寧ICP備12000087號

    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