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寧夏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,稻田里既種水稻也養鴨子,園區2600畝地每年節水30%,不僅有種植和養殖收益,還能賣門票端上旅游飯碗,每年吸引20余萬人次的游客“打卡”……這里就是賀蘭縣常信鄉四十里店村種植大戶趙建文的夢想田園——稻漁空間。
近年來,趙建文與大家積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,推廣精量穴播、旱育稀植、穴盤育秧等種植技術,不僅每畝地所用的種子數量比傳統種植大幅度下降外,稻田用水量也大大減少?!跋啾扔谝郧?,園區節水超過了30%,化肥用量減少了30%,除草劑則早已停用,水稻畝產能達到600公斤,真正實現了節水增效?!壁w建文介紹,“稻漁共生”綜合種養是一種生態循環農業模式,園區在稻田四周建設了4個高密度的養魚池,每天通過水泵將魚糞和魚產生的富營養化水抽出來,循環到稻田里,給水稻提供營養,同時在稻田里喂養鴨子、魚蝦、螃蟹、田螺,而在稻田里凈化后的水再次回到魚池用以養殖,實現了閉合的循環養殖模式。
如今,昔日荒涼的土地變身成夢想田園,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藍圖正在這里慢慢變為現實。
記者 梁小雨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412017000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:(寧)字第056號
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:新出網證(寧)010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216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