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位南京男子在社交媒體上吐槽稱,自己和女友在店里花費22元買了一碗牛肉拌面,但發現面量太少,只能勉強蓋住碗底,這則微博引起了廣泛關注。隨后該店總裁親自出面聯系當事人將餐費退回,并承諾從4月1日起所有門店的相關食品都會增加20%的量。這算是給了當事人和廣大消費者一個解釋。但在互聯網時代,壞事傳千里的效應被進一步放大,這樣的事情無疑是對城市形象一次不小的打擊。
互聯網不僅能放大事件影響力,還是有記憶的。前幾年的天價大蝦,前幾個月20元6根面條的事情,雖然已經是過去時,但還會不時被網友提及,尤其是在類似事件發生后,會再被翻出作為集納的舊聞。這樣的做法得不償失,對商家來說,堅持誠信經營,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才是生財之道。這位商家雖然明碼標價,但實際到手的分量卻并沒有多少。這樣的事情引發輿論關注后,會對品牌形象造成打擊。
如果說這是商家的偶發行為,無法完全杜絕,那么地方主管部門應該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應對。比如開設聚焦旅游質量的地方賬號,主動找問題、出攻略、提建議,不僅展示階段性工作,還能有解決問題的出口。另外就是以特定網絡代言人的“角色”出發,培養具有公信力的人物形象,站在消費者立場的角度來消除惡評影響,最大程度地爭取主動。
俗話說人紅是非多,一座網紅城市更是如此。地方職能部門以網絡的方法,應對網絡的風潮,這是必須直面的命題。做好本職工作是本分,有禮有節地處理好網絡風潮,這是出彩。越早看清楚這一點,越能在網絡時代從容不迫,應對自如。
吳戈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412017000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:(寧)字第056號
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:新出網證(寧)010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216號